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1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希望,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3万人,约占全省人口1/3,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世居少数民族、特有少数民族、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先后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以发展为“总钥匙”促进各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资料图】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云南用发展的思维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族工作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如今,在独龙族聚居的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草果、独龙牛、养蜂、旅游等产业初见成效。独龙江景区成功创建为怒江州首个4A级旅游景区,曾经人迹罕至的偏僻之所,成了旅客心向往之的“养心秘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持续向“大流动、大融居”深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全省城镇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72%。
如今,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川归海,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
02:00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长山 吉哲鹏 字强 严勇
“我家是四代同堂,20多口人中有4个民族。”谈起家里的民族情况,77岁的藏族老人和万春思路清晰,话语滔滔不绝。她的老伴、80岁的纳西族老人和明志笑盈盈地坐在一旁看着她。
和万春与和明志有一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大女儿和丈夫是藏族,其儿媳妇是傈僳族;大儿子媳妇是纳西族;二儿子媳妇是纳西族,其大女婿是白族;三儿子媳妇是纳西族;四儿子媳妇是藏族……和万春老人的家,在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它洒村民小组。这里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
和万春家这样的多民族家庭,在云南还有很多。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3万人,约占全省人口1/3,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世居少数民族、特有少数民族、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来到云南,仿佛走进一座缤纷绚丽的民族文化“百花园”,各民族在云岭大地繁衍生息,亲如一家,携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1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希望,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2016年12月16日,国家民委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推进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先后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以发展为“总钥匙”促进各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目前,云南已有13个州市、10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命名384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1065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云南正通过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推动示范区建设提质升级。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为了让边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云南将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让边疆民族地区更加繁荣稳定。守护好边疆、发展好边疆是云南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确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打造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
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左)和女儿在编织独龙毯(资料照片) 曹梦瑶摄/本刊
握紧发展这把“总钥匙”
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厚的历史根基。云南多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文化类型,就有氐羌、越人、濮人等族系的部落印记。
风光旖旎、资源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程度偏低,生产方式落后。云南曾有8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达46.4%。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云南用发展的思维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族工作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十年来,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拉玛·兴高说,云南注重“管肚子”与“管脑子”相结合、“补短板”与“扬优势”相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合力,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优质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
全面小康,一起过上好日子。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云南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11月,云南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22年5月11日,随着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产运行,独龙江乡连接国家大电网。2022年7月,中国移动贡山分公司在独龙江乡建设的7个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光纤网络、5G信号全覆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远程就医”全面实施,上学难、看病难成为历史。
如今,在独龙族聚居的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草果、独龙牛、养蜂、旅游等产业初见成效。独龙江景区成功创建为怒江州首个4A级旅游景区,曾经人迹罕至的偏僻之所,成了旅客心向往之的“养心秘境”。
截至2022年底,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1.3%,85%以上的家庭拥有了机动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034元,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
南方电网的高空作业人员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进行 35 千伏联网工程输电线路地线搭接工作(2020年12月29日摄) 南方电网供图
补齐短板,民心工程增强民生福祉。16年前,一位摄影师在怒江州记录下这样一个瞬间: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桥马嘎村民小组的余春花和余才妹,相互靠在一起,坐溜索过怒江,去对岸上学。娇弱瘦小的姐妹俩挂在钢绳上,身下的江水波涛汹涌。
2018年12月30日,乔马桥竣工,溜索退出了交通“舞台”,成为见证乔马嘎村发展变化的“活化石”。现在,照片中的姐妹二人,一位成了护士,一位种植草果发展产业,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十年来,云南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云南将各类民生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推动异地转移就业,整体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缝制棒球(2020年11月2日摄) 胡超摄/本刊
兴边富民,创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村民小组,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是西盟县佤族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近年来,这个边境村庄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路子。
村里的大学毕业生娜能,2014年回乡开起了客栈和餐饮店。这两年,她办起直播带货,帮乡亲销售蜂蜜等农特产品,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现在寨子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产业兴旺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她告诉记者。
2015年起,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基础上,云南连续实施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时期,云南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以来,云南统筹投入省级资金逾136亿元,聚焦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六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各族干部群众干劲十足。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徒步旅游、美食大赛等新鲜事越来越多;2022年全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75万元……基诺山乡是直过民族基诺族的聚居地。这个新中国成立后最后一个认定的少数民族,从率先脱贫到如今迈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10月,一面精心制作的基诺大鼓,满载着基诺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和为中国“鼓劲”的心愿,从西南边疆的基诺山送到首都北京,收藏在中国民族博物馆。
基诺族是云南各民族跨越式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云南已实施四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打造50个示范县、396个示范乡镇、5205个示范村,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群众增加收入与增进认同相结合;2022年,8个自治州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2.36万人,已消除返贫风险22.67万人。
游客乘船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游览(2023年5月30日摄) 兰红光摄/本刊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有一块1951年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面刻有当时普洱专区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后用汉语、傣语、拉祜语写下的签名,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栉风沐雨,历久弥坚。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云南各族群众的团结一心、友爱互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民族人口分布持续向“大流动、大融居”深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全省城镇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72%。
通婚联姻,手足相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汉、藏、白、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120多户人家聚居于此,白族民居墙上绘着吉祥八宝图,藏家小院里晾晒着白族扎染,街道上傣族的宝葫芦、彝族的牛头饰品、纳西族东巴文字彩绘交相辉映……多年来,郑家庄各族群众通婚联姻、手足相亲。
近年来,云南持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和制度保障,与全国15个省份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跨区域联盟。云南昆明等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今年3月,昆明、大理、楚雄、曲靖4州(市)的34个社区党委书记共同签署《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大联盟共建协议》,探索建立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联盟共建机制。各族群众在城市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完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来自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00后”佤族学生魏佳,2018年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就读期间,她成为“石榴籽学堂”的一员。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魏佳于202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大学毕业后,魏佳主动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家乡的一名边疆基层服务工作者。
“‘石榴籽学堂’让我更深刻认识到,上学不是为了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不再落后。”她说。
“石榴籽学堂”是云南师范大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之一。
近年来,云南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结合各学校历史沿革、地理区域、校园景观、公共空间等实际,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特色校园文化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在广大学生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
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刊、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载体,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宣传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结互助结出“石榴红”。每年中秋节前夕,昆明金星社区都会举办一场民族团结百家宴,辖区居民和餐馆共凑一桌菜,以众筹方式吃团圆饭。这是“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的活动之一。
在傣语中,“宾弄赛嗨”意为没有血缘关系却像兄弟姐妹一样的朋友。如今,发端于普洱市孟连县的这一机制已被广泛推广,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蔚然成风,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云南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涵盖理论研究、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教育培训等七方面13个项目。云南细化落实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2022年云南各级各类青少年交流活动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8个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0万人,一批“新大理人”“新丽江人”等安居置业。
记者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调研时看到,这里的自然村已经实现文体活动场地和文体器械全覆盖,还组建了足球特色学校、佤山少年合唱团。2022年以来,该县勐董完小两支足球队参加云南青少年足球赛,分获冠军、亚军,“背篓少年”王发荣获全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冠军。
如今的云南,各民族群众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血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游客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休闲(2022年5月27日摄) 陈欣波摄/本刊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高原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沿地带。
2021年以来,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封泥、大型建筑基址和丰富器物,表明汉代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增添了重要实证。这一发现,对云南用历史文化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云南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爱国爱党,团结统一。在云南边境村寨采访时,记者看到许多村民的住宅屋顶上飘扬着鲜艳的国旗,农户堂屋里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各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各族群众自发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民族团结爱国公约、村规民约。
近年来,云南始终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内容,强化思想引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地处中缅边境的普洱市澜沧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小学,100多名学生基本都是拉祜族孩子。让校长杨启秀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大方,敢于表现自己,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溜”。
“从一年级起,学校就教学生学习普通话,一些班级语文平均成绩能达到70多分甚至更高。与我刚从教时相比,成绩翻了两三倍。”杨启秀说,近年来,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不仅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逐步配齐了各种电子信息化教学设备,学会普通话的孩子们由此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基础工作。2016年以来,云南已组织14906名少数民族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2200余人次深入14个州市46个县,开展推广普通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1876个,完成15801所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实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专项,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和“童语同音”项目。
目前,云南少数民族群众会说汉语的比例超过98%,3至6岁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近段时间,“春天傣族舞挑战”成为网络热点,作为配乐的傣族舞曲走红社交网络。舞曲原创者,就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这支民族文化工作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团队将古老的非遗等文化元素挖掘整理、创新编排,展现“年轻态”,实现创新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云南扎实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通过提炼元素、打造精品、展示创新等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讲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推动建设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和数字资源的管理与运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等文体活动;编纂《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打造211个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目,树立、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云南坚持把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推动中华文化“枝繁干壮”。
如今,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川归海,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
拉玛·兴高说,云南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体现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各方面,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市州观察丨全域全链融合,巴中探路“中医药+”-环球微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15年1
-
市州观察丨全域全链融合,巴中探路“中医药+”-环球微资讯
近年来,巴中市抢抓国省支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政策机遇,将以中医药
-
西方卫星面前吃了大亏,俄罗斯开始羡慕中国:又有41颗卫星上天 世界实时
据悉,就在本月中旬,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
-
Granite Mortgage欢迎JoshBoss担任首席运营官_世界快播报
GraniteMortgage今天宣布对领导团队进行一系列人事变动,以支持快速增
-
当前热文:向上吧!动感星生代 云南移动2023动感星主播大赛正式启动
6月18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移动”)“向上吧!动感星
- 1热点聚焦:Google Pixel Fold:谷歌悄悄将早期预购的交货日期推迟到 7 月和 8 月
- 2世界微动态丨五粮液旗下公司投资光伏科技企业
- 3安徽芜湖无为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白酒专项打假突击行动|微动态
- 4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 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 看点
- 5高成长“深”探究②丨星源材质:借助深交所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抢占隔膜发展先机
- 6stuff是什么意思(stuff是什么意思) 世界热点
- 7热讯:最后机会!父亲节私定活动即将截止,发送点赞截图赢COACH/Zippo等限量大礼
- 8菜谱:海鲜辣汤_天天时讯
- 9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入驻法国博物馆
- 10excel排名次的方法函数(excel排名次)